无锡尚德的爆发时刻要等到2004年,彼时德国修订《可再生能源法》,对光伏发电给予为期20年的上网补贴,这直接刺激了市场的爆发性增长。
作为曾经第二大单晶生长炉厂商,京运通早在2017年迈入硅片赛道,并且硅片占比逐年增长,2021年其硅片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达到了48.95%,占据了半壁江山。新入局者猛攻自2020年开始,一众企业向光伏跨界而来,并在光伏领域展开了猛攻,经过一年多的发展,光伏是否成为新入局者不仅成为一些企业的救命稻草,更成为逆袭的良方?2021年,做汽车内饰的钧达股份盯上了火热的光伏赛道,先以1.5亿参股光伏电池片弘业新能源,又收购了其母公司捷泰科技51%股份。
2022年,一大波跨界企业还在加速赶来,谁都想下场捞金。前赴后继前有追兵,后有来者。由此开始,金阳新能源业绩开始实现扭亏为盈,2021年公司实现收益约人民币3.14亿元,同比大幅增加约180.2%,净利922.3万元,而2020年同期公司净亏损约1.09亿元HJT进展迅速金刚玻璃再加码在打了一个漂亮的股价翻身仗后,金刚玻璃再一次加码异质结(HJT)光伏电池赛道。爱康科技在官网披露,公司近日中标国家电投黄河水电18MW-N型异质结组件订单,并已签订组件采购合同。
金刚玻璃表示,公司制定了硅片薄片化银浆单耗优化等十余项降本增效实施路线,开展了提升太阳能衬底质量的工艺研发PVD靶筒冷却方面的研究进口靶材替代低温银浆国产化等研发项目。此外,山煤国际6月1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披露,公司异质结(HJT)项目一期项目建设用地已成功摘牌,并完成了项目单位建设环评工作,以及一号车间及动力、仓储等配套设施的桩基处理等阶段性工作。根据隆基绿能官方信息,近日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(ISFH)测试,隆基 M6全尺寸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 26.50%,创造了大尺寸单结晶硅光伏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。
目前银浆环节的降本正在有序进行。根据ISFH的数据,PERC、HJT、TOPCon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分别为24.5%、27.5%、28.7%。根据《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(2019 版)》的数据, 2019年国内P型电池浆料的耗用量为114.7mg/片(M2 规格电池),其正银约83Mg/片,背面银浆的耗用量约为正面银浆的 38%,约32mg/片(M2硅片)。银浆和设备是N型电池成本高的主要原因。
结合电池非硅成本、硅成本以及效率提升对组件端成本降低的促进,预计 HJT 组件端整体成本有望在 2022年底至2023H1贴近PERC 组件,从而降低应用 HJT 组件的光伏电站的 LCOE,进一步扩大终端电站业主的接受面并逐步进入大规模替代周期。而目前国内电池的非硅中枢成本普遍介于0.25-0.3元/W左右,因此成本占非硅材料比重达到 30%左右,属于电池生产环节中相对重要的辅材。
保持光伏电站LCOE(平准化度电成本)、IRR(内部收益率)不变的情况下,同一转换效率下的TOPCon电池可以比PERC电池的价格高16.5%,HJT则还要高。假设电池每片功率为5.4W/片,对应每W成本 0.08 元。在此期间,电池转换效率从不足20%提升到超过23%。《每日财报》注意到,电池片是决定组件效率和成本的核心器件,对于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。
整体而言, HJT电池非硅成本有望在 2022年底降低至约 0.3元/W,后续有望进一步降低至 0.25元/W。HIT 是天然的双面电池,由于目前 HIT未得到量产,其正银和背银均采用 150mg 的低温银浆制成,双面低温银浆的消耗量将达到 300mg/片,是单晶 PERC 电池的 2.62倍。2015年之前,BSF电池占了总市场的90%,是绝对的主流。硅基光伏电池以衬底材料进行分类可以分成 P型电池和N型电池。
基于正面银浆 4150元/kg,背面银浆2750元/kg进行测算,每片电池需要需 要银浆的价值量为0.43元/片与PERC电池无法突破的瓶颈相比,以TOPCon、HJT(异质结)、IBC等为代表的n型电池,则有着更高的理论发电效率。
对于各种技术路线的选择,晶澳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,HJT、TOPCon和IBC技术目前都有不同的厂商在研究和实践中,它们都具备更高的电池效率,相较于P型要高1%以上,产品性能得到优化,在电站端具有更为优异的发电表现。但目前,在一体化单瓦成本上,n型相较于P型还有不同程度的偏高,如何选择这些电池技术路线,是根据不同厂商对于自身发展和产品策略不同而制定。
据了解,该项目将建设11GWTOPCon高效电池及15GW组件智能生产线。对于隆基等规模较大的头部企业,押宝的风险大于收益,因此更愿意选择一种平稳的方式。据介绍,该电池为背结背接触结构,正负两极金属接触均在电池背面,正面无电极栅线遮挡,100%接收太阳光,电池正面全黑、有效降低光学损失的同时美观度得到大幅提升。到2030年,n型电池的实际转换效率将超25.5%,比P型电池高出1个百分点以上。该系列组件采用210大尺寸HJT专用电池并结合了单面微晶技术,为双面双玻半片组件,可以实现高达85%的双面率以及更优的LCOE成本。根据ISFH的数据,HJT、TOPCon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分别为27.5%、28.7%。
群雄逐鹿难定论双碳目标确定,光伏产业再一次迎来发展良机。现阶段来看,无论是硅片、电池还是组件,n型产品的报价都要略高于同规格的P型产品,这是n型光伏大规模推广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。
3家不同的企业,看似发布了3种不同的产品,其实背后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名字n型电池。当然,想要替代PERC电池,只有理论上的极限效率显然是不够的,它还需要更多实践。
n型等来了春天6月26日,华晟新能源异质结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先进论坛落幕。粗略估算,今年底能够实现的15GW HJT产能中,预计有3GW为研发或者中试线,实际能够批量生产的只有12GW左右。
ABC(All Back Contact),电池为背结背接触结构,正负两极金属接触均在电池背面,正面无电极栅线遮挡,100%接收太阳光,电池量产平均效率高达25.5%。此次论坛上,华晟新能源发布了喜马拉雅G12系列组件。不过,事情正在起变化,世界上本就没有那么多理所应当。P型电池中,主要包含BSF电池和PERC电池两种,2015年之前,BSF电池占了总市场的90%,是绝对的主流;2016年之后,PERC电池接棒起跑并逐渐占据市场主流,CPIA的数据显示,2020年,PERC电池占比从2019年的65%提升至86.4%,BSF电池淘汰出局。
2021年6月,爱旭股份推出了基于IBC技术的ABC电池;2022年6月28日,采用ABC电池技术的ABC组件正式推出。对于此事,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曾做过说明,他认为,现在光伏电池产线的投资金额很大,企业押宝一种技术路线,如果成功了,企业自身也一定会取得很大的成功;而一旦押错了宝,企业就可能因此丧失竞争力。
业内人士认为,尽管n型电池迎来了最好的发展窗口期,但以往每一次光伏技术迭代带来的旧霸主倒下、新霸主崛起的剧情,这一次恐怕很难到来。随着光伏行业全面走向平价和双碳目标带来的发展契机,迎来全新发展周期的光伏产业对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的压力也更大。
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今年一季度,宣称布局TOPCon和HJT的产能均己超过140GW。然而根据ISFH的数据,PERC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为24.5%,而领军企业隆基绿能目前的实验室转换效率已经接近24.1%,正在逼近PERC电池的天花板。
由于TOPCon和PERC工艺相似, 只要在PERC产线上新增非晶硅沉积的 LPCVD/PECVD设备以及镀膜设备即可,可大幅降低电池设备投资成本,因此更受PERC产能市场占比更大的头部企业拥护;与TOPCon相比,HJT虽然很早就被市场关注、工序也相对简单,但核心环节PECVD、CVD和之前的制造工序完全不同,需要投入全新设备,所以更受新玩家青睐。看起来,PERC电池的地位已经牢不可破。不过,该项目并没有按照原计划推进。不过531政策一出,光伏市场一片黯淡,当时技术上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N型电池同样遭受了池鱼之殃,暂时偃旗息鼓。
在此期间,PERC电池的转换效率也从不足20%提升到了超过23%。随着n型电池产能的全面铺开,在近期的大型电站招标中,已经有了n型组件的身影,中国华能2022年度首批集采项目中,就特意设置了针对n型组件的独立标段,晶澳科技、一道新能源两家企业入围;晶科能源在今年上半年,也分别获得了大唐集团、国家电投1GW和550MW的N型组件订单。
n型电池领域掀起新一轮投资热,弯道超车成为部分企业的目标。事实上,从2018年初开始,钧石、晋能、中智、汉能、通威、爱康、彩虹永能等企业,都陆续发布过HJT扩产计划,做着n型电池方面的尝试。
值得一提的是,作为行业龙头隆基绿能去年曾对外宣称,将于当年底率先实现TOPCon电池的量产。作为另一电池龙头的爱旭股份,在n型电池的技术路线上同样和通威股份一样与众不同。
总结起来,秋季减肥需要合理饮食,运动减肥,以及坚持
但是,不要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,因为这样会引起身体过度疲劳,反而不利于减肥。
此外,不同于夏季,秋季气温较低,选择热量稍高的食品也不会让人感到沉重,如粥和汤类食品,都以清淡为主。
合理的饮食结构非常重要,尤其是在秋季。
合理的饮食结构非常重要,尤其是在秋季。
选项多多,可以是爬楼梯,慢跑,或者动一些瑜伽,瘦腹和消除腰腹部脂肪的效果都很显著。